分众传媒电梯传媒让“两点一线”的复工生活瞬间精彩 回来上班真好
疫情当下,人们最紧张的莫过于“经济走向”。“还没熬到复工,公司却撑不下去了”不再只是一句玩笑话,逐渐衍变成了许多企业与个人的现状。
当品牌主们都在担忧开年这股“黑旋风”所带来的影响,当社会经济发展因疫情而陷入阻滞,当线下场景触达受到限制的时候,许多品牌主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:“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品牌受到更多关注?”
都说“机会危中取”,网络上的好剧刷厌了,电视上的疫情看烦了,公交地铁还是不敢挤,机场高铁不知啥时才回暖,只有回来上班的人越来越多,楼宇里的广告越来越满。在危机下,分众传媒等写字楼主流媒体从中找到机会,从而凝聚了不少受众注意力。特有的场景优势在帮助品牌主擢升曝光率和转化的同时,也巧妙地将这场危机化解为契机。那么,分众传媒是如何做到的呢?
1 “两点一线”的复工生活
在政策与机遇面前,吸引用户注意力
经过了近一个月的隔离封闭后,全国上下不少地方纷纷迎来了“复工潮”。商务部外资司司长宗长青在接受《上海证券报》访问时曾表示:“上海、山东、湖南等地重点企业复工率超过了80%。”同时,广州等珠三角地区的企业复工率也已经超过了70%。
(证券日报:珠三角长三角复工率超70% 各地开启硬核“抢人大战”)而高德地图数据也显示,2月24号对比1月20号,全国94个城市员工回到写字楼的上班率为62%,其中一线城市为66%,二线城市61%,三四线城市为59%。
从这几天的微博热搜#回来上班真好#的互动率,也可以看出人们对于复工的热情指数,拥挤的车流、人流也昭示着人们,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正在逐渐减退。
在复工潮之下,看似一切都在往好的一面发展。即便如此,人们的生活却还是难以快速回归原状,为什这么说呢? 在成都发布的《关于重申在疫情防控期间减少公众聚集性活动的通知》明确提出,疫情防控期间,要求企业员工疫实行“两点一线”的上下班模式,并减少不必要的聚集。这也就预示着,在未来几个月的时间内,大量潜在用户的主要场景,将集中在办公楼等楼宇电梯场景之内。
在这样的状态下,人们会对于公交站、地铁站等线下户外场景,会保持着戒备心理。而这对于分众传媒等梯媒而言,无疑是一个可以抓住的大好时机。
(各地已开启复工潮)
为什么这么说呢?因为在家自我隔离封闭近一个月时间里,大众对于电梯广告的宽容度变高了。对于在家长期被手机支配的工作族而言,其注意力已经从线上视频网站端转到线下公众场合。又因需减少户外出行,减少了触及人群聚集的场景,这时,在逐渐回暖的写字楼间,上班族对电梯广告反感度骤降,接受度变大。这无疑给分众传媒帮助品牌凝结用户注意力创造了一个“入口”。
此时分众传媒还需要考虑的一个现实问题是,几个月里不间断的电梯广告轰炸会不会让用户产生审美疲劳?从而产生反感情绪?那么,广告轰炸与用户审美之间该如何取舍呢?
2 “饱受议论”的广告轰炸基于内容创新之上保持用户好感度
谈到广告轰炸,不少人认为简短有力不拖沓的广告才能获得用户好感。不过广告之父大卫奥格威曾说:“广告最初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给用户最有价值的信息。”这说明广告如果兼并简短和实效两者为最好,如果做不到,信息很重要,否则广告失效。尤其在品牌运营的初期,让消费者记住“有效信息”往往比获得审美体验更重要。而在以往不少成功的案例中也显示,在做声量的阶段,采用“抢占”形式——洗脑轰炸,虽然暴力,但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而分众传媒更有能力协助品牌主做好广告轰炸,为什么这么说呢?
据数据显示分众电梯媒体目前已覆盖230多个城市,超260万个终端,7亿人次主流人群的日均高频触达。说明较梯媒而言,其能将人们的注意力锁定在楼宇电梯等线下场景之中,并实现高度的营销转化。
网络上的好剧刷厌了,电视上的疫情看烦了,公交地铁还是不敢挤,机场高铁不知啥时才回暖,只有回来上班的人越来越多,楼宇里的广告越来越满。
(用户依旧保持对梯媒的关注)
凭借分众传媒独特的覆盖大城市高价值主流人群的行业优势,其完全有能力在特殊时期,帮助广告主获得稀缺的注意力。而他面对的复工城市主流人群还能够贡献70-80%的都市消费力,这对广告主的营销转化能产生极大助益。 那么,上述论证就能说明广告轰炸比用户审美更重要吗?显然并不能。其实广告轰炸与提升用户好感之间并不矛盾,它们是可以共存的。重复的广告,如果内容有趣、有意义,用户依然愿意去记忆和传播。正如传播学当中的情感抚慰理论一样,在突发的危机面前,广告的内容传播如果能有情感做支撑点,必然会给予受众慰藉,从而达到高效率、好口碑的传播效果。 例如,颐圣堂前不久投放分众传媒电梯广告时,提供了按键专用纸巾给出门的用户,减少了病毒在狭窄空间内的传播。这种利用公益方式,辅助轰炸传播的形式,刷新了用户的好感。甚至有用户评论说希望这种广告轰炸来得更多些。 (圣颐堂联合分众传媒在疫情期间投放的广告)
把公益与商业平衡的内容延展,不仅可以帮助品牌主获取用户注意力,还能巧妙为其品牌形象注入了更多元和有温度的因子,让用户产生情感共鸣。
3 看准时机、主动出击在逆境中提升用户心智占有率
逆境之中,依然有品牌可以绝处逢生。在这次疫情当下,利用灵活的应变能力,让护肤品零售品牌林清玄完成了24小时绝地反击,成为现象级的疫期自救案例。 其在157家门店全线关闭的情况下,巧妙借助分众传媒在线下抢占用户心智的能力,打造品牌和用户最直接有效的连接点,进而引流用户至线上产生购买行为,在疫情中形成了具有竞争性的品牌力,顺利走出了困境。 在逆境当中总有一些企业能在从中找到“光亮”,做出迅速的判断与反应。正如分众传媒创始人江南春所言“不确定的永远是环境,确定的永远是你的竞争力和应变能力”。在疫情封闭期间,线上曝光变得近乎饱和,而随着复工潮的到来,线下的曝光空间则成为了获得稀缺注意力的资源。如果企业在这个时候能够果断行动,借助复工潮的楼宇曝光契机,快速地提升用户心智占有率,那必定会在众品牌中突出重围,成为继“林清玄”后行业在疫情之中有一自救的“典范”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xx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